電噴霧聚合氯化鋁的應用展望:電噴霧質譜是近年逐步發展完善的質譜類技術,目前已有廣泛應用,但主要是在生物大分子鑒定方面。用于鑒定AI(I)和Fe(I)溶液中的羥基聚合離子團族( clusters)形態分布屬于正在研究中的新領域。 Sarpola'1等于204年?提出應用與鋁形態分析,并陸續發表系列論文詳細論述,隨后其研究組也有若干論文在此領域發表。但總的說來,電噴霧質譜應用于鋁團簇形態分析尚處于開拓評議階段。
對于金屬羥基聚合物,其溶液形態在電霧化過程中經過脫質子消減電荷、脫水去除H2O,轉化為氣相離子簇。雖然霧化過程較為溫和,其基本結構變化
較少,但其配位官能團及存在形態已不能保持溶液中的原貌。在霧化過程中將發生質子和水分子的遷移轉化,勢必會牽動形態中OH及O等基團的相應變化。原溶液中各羥基聚合物在霧化后其m及z都會發生相應變化,而只有所含金屬原子數目即聚合度可以保持不變,但此點依然存在爭議。對于相對穩定的 Keggin結構,因其在溶液及較強的酸性環境中尚不容易解體,而在電噴霧質譜測定過程,其解體通常也認為需要較高的能量。為此, Keggin-Al13通常可以認為在質譜測定結果中依然保持原有聚合度或 Keggin結構。對于單體鋁,則存在一定的聚合反應,對于六元環結構聚合鋁,雖有發生聚合反應的可能,但是更可能是反映溶液中的原始形態。鑒于對電噴霧質譜圖的解析可以推斷溶液中羥基聚合物的系列形態,能夠補充其他儀器的不足, ES-MS逐漸成為羥基聚合物研究中的新方法。不過,由于對羥基聚合物在電噴霧過程中的形態轉化認識尚不一致,各研究者提出的譜圖解析方法有所不同,直接影響了圖譜解析結果的可比性。而基于本研究組提出的觀點和方法發展的電噴霧質譜技術所表征的羥基鋁形態與溶液原始形態具有較好的相關性及一致性,既可以表征出傳統核磁共振技術所測定的幾種典型主導形態,也可以完善 Ferron法所給出的不同聚合度鋁的詳細形態信息,彌補了統方法的不足,有較大的應用潛力,并可逐漸發展成為鋁團簇形態分析的一個重要方法。目前的關鍵問題在于其質譜圖的解析和溶液形態的認定,盡管本章已對此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但其識別結果的可信度和定量化程度尚有待進一步考察及發展。此外,本書僅以高純羥基鋁團簇形態為主要研究對象,不涉及預期結合的其他有機、無機離子,而該方法對實際絮凝產品中共存的其他離子的測定還需后續進一步的工作。